找到相关内容670篇,用时7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赖耶的转依

    因智得,可见识智是针锋相对的了。可是按唯识三自性的道理来说,却不是这样。三自性的依他起性,即是事物的真实面目,是说事物依他众缘和合生起。属相有性无;遍计执性,是计执依他起实有,而起种种虚妄分别,即所谓非有计有,是属情有理无;圆成实性,即如实了知渚法实相,以在依他起上去遍计执性自性,是属性有无。众生依识故落于遍计而生障惑,依智故悟得圆成而证道果。可见识与智,迷与悟、生死与涅槃,并非截然的...

    法 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2558716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《现观总义》讲记 第八课

    因为修持般若波罗蜜多最主要的特点,就是能生起三乘境界。证悟基法一切空性,这是声缘的证悟境界,是基智;证悟道法的一切空性,是菩萨的境界,是道智;对果法的一切相通达无碍,是遍智佛陀的境界。所以,如...   总之,如果相续中所生诸相、诸功德得到稳固,就是所谓的证悟稳固之次第加行。下面以一个例子来说明。   以修持第一智的苦谛之例,首先缘于无常与痛苦等各相,在名言世俗中,使对一切有为法皆无常之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现观庄严论|空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282392619.html
  • 《集量论释·现量品》[一]

    此中,现及比量。唯说二量,何以故?二所量故。所量唯有自、共相,更无其余。当知以自境者是现,共相境者是比。 若以所谓无常等取色等境,或非一时所取,此复云何?虽有其义,亦由所量相合。合说...自相者,复云何说?多义所成故,共境。以彼多事所合故,说各根和合共行之境,非无差异分别。即此义云,若法有多事,非根悉分别,各自所触证,离名言根境。如是且说五根所生现量智无分别。 依馀意乐复论...

    轨范师域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94438613.html
  • 刚晓法师讲:《因明入正理论》(七)

    现量在这个角度来说,实际上就是五识的见分缘取五识的分。  自证分。在分、见分之外必须有所依的自证分,不然的话,就显示不出见相二分的不相离性,什么要见二分不相离呢?因为如果见相二分相离的话,唯识...现量。一切散心,若亲于境,冥得自体,亦皆现量。“  现量无计度分别,未起思考作用,完全是现智照境。  接着是比量。  言比量者,谓藉众相而观于义。有三种,如前已说。由彼因,于所比义,有正智生,了知...

    刚晓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04638062.html
  • 释量论略解(卷第五)

    现、比二量决定,以有自、共二种所量决定故。以自所现境之量,必是现量。以共相所现境之量,必是比量故。  庚二、成立 分二:辛一、成立宗法,二、成立遍。初又分三:壬一、略标,二、广释,三、...二决定耶?曰:所量唯有自共二决定,以所量有能作义与不能作义二法决定故。又以共同性所现境之觉前,现随余法转,与以不同不共性所现境之觉前,现不随余法转之二法决定故。又以自现境之觉前,如其所现...

    法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3738194.html
  • 法尊法师译:释量论(6)

      子七、以单独不现成立  任何于识,无现事故。有色故,诸根,若有能见者,  彼身应显现。诸种类不尔,单独非见故。即取别法时,  离彼声及体,无余法显现。  总是无事,以任何行相于不错乱识,都不...无事之故。(以上八节,皆是成立总无实事也。)  癸二、成立色等  如所说相反,许彼。  许彼色等,如上所说相反,是能作义等故。  癸三、明共相差别 分二:子一、正说,二、断诤。...

    法尊法师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84938552.html
  • 从《六门教授习定论》看习定的入门方便

    定或八解脱等,引心上进,厌下粗苦,以上地寂静自所缘。又如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中所说修十六观时所缘的净妙相。如是而修,能使内心寂静,善得调伏,由下而上,以达真正所缘,故名上缘。  ③内缘:谓内心依意言所现之所缘境,依此所缘,名为内缘。意言者,《摄大乘论释》卷第六世亲云:“意地寻思,说名意言”。[15]也就是意识上依于名言,对诸事理进行抉择思维。《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》卷第三释迦佛答慈氏菩萨所问善求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5748291.html
  • 集量论略解(之三)

    。颂文说“又自证果”。“又”接着上边儿的第一种说法,就是第二种说法了,“自证”就是自知的能力。“”,是。“果”,量果。颂文倒是很简单――自证是量果。咱们知道,自证是干啥的?心识皆有分、见分、自证分等,分就是表现出来的,见分是对表现出来的分进行分别、认识,自证分是知道自己的见分在认识相分。这就是说,心识的分是所量、见分是能量,自证是量果。但什么要说自证是果呢?咱们看一下法尊法师译本中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53838349.html
  • 明本抄(三)

    自判正不后传理尽说矣。初说寔虽义道可尔。而理甚狭仍不可依凭(云云)  问。理门论不言喻改不改。今论于四违法自。改虚空同喻以异品瓶等同喻。后三相违不改本量同喻卧具及同异性若尔可言法自必同喻后三通...。因以后三相违就法自令改同喻。不言以法自就后三相违有不改同喻。以知法自必改喻也。  本云。彼约改同异性同喻。以实德业同喻义。且以后三就初改同品也。若依同异性同喻者。亦应以初就。后三言不改喻也...

    贞庆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81138507.html
  • 《因明入正理论》教案(六)

    )、以喻知(譬喻量)、随经书(圣教量)等四量作为知因。但一般说来,在陈那(五世纪)之前,佛教界是说三量的(即不包含譬喻量)。  新因明之创始者陈那,在《集量论》、《因明正理门论》中,将所量限定、...的途径的色彩;这也就是说,和陈那直接以量知识的说法究竟不同。  至于说,陈那何以必须把量的意义加以改变?最主要理由是因为陈那分析我们所知境的性质,发觉一切所知境在性质上不外两类:一是自,一是共相...

    释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32138809.html